磁磚空鼓,俗稱「空心磚 」,是在居家裝修中相當常見的品質問題。
不管是新屋驗收還是舊屋翻修,如果你輕敲牆面或地板,聽到空洞的「咚咚」聲,就代表可能有空心磚。這種狀況不只影響美觀,還可能帶來安全隱憂。
接下來就讓我來說明空心磚的成因、可能後果,並提供實用的檢測與修補方法,幫助你打造安心又耐用的居家環境。
什麼是「空心磚」?
「空心磚」又稱「磁磚空鼓」,指的是磁磚鋪設後,背面和下方的水泥結構層沒有完全密合,造成中間有空隙。
檢測的時候,可以用硬物(像是硬幣或專用敲擊棒)輕敲磁磚。
如果聲音沉穩,代表貼合良好;但如果聲音清脆又帶空洞感,就表示該處可能有空鼓現象。
空心磚的四大成因
空心磚的形成往往不是單一原因,而是材料、施工與環境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。
1️⃣ 施工品質不佳
師傅的施工手法是決定性關鍵。常見問題包括:黏著劑(像是水泥或磁磚膠)塗抹不足或不均勻;磁磚鋪上後沒有用橡膠槌敲打壓實,導致空氣被困;或是在鋪貼前,磁磚沒有依吸水率做適當處理(例如先浸水)。
2️⃣ 基底處理不當
鋪磚的基底(牆面或地面)如果沒有處理好,會直接影響黏著效果。常見狀況有:基底不平整、殘留灰塵或油漬,或是過於乾燥(會過快吸走黏著劑水分),都會降低磁磚的牢固度。
3️⃣ 材料品質問題
「一分錢,一分貨」在這裡同樣適用。品質不佳的磁磚,尺寸或吸水率可能不穩定。更重要的是黏著劑的選擇,相較於傳統水泥,使用高品質的磁磚膠更能有效預防空鼓。
4️⃣ 建築與環境因素
建築本身的狀況也會造成影響,例如新屋的結構尚未完全沉降穩定,或外牆有滲水問題,都可能從內部引發磁磚空鼓。
空心磚的潛在風險
空心磚不只是聽起來不舒服,如果放著不管,還可能引發一連串問題:
1️⃣ 安全隱患
空鼓的磁磚結構比較脆弱,受到重物撞擊時容易破裂。更需要注意的是,在溫度驟變(像是寒流來襲)時,因熱脹冷縮效應,可能導致磁磚拱起、龜裂,甚至整塊從牆面剝落,對居住者造成威脅。
2️⃣ 滲水與發霉
在浴室、廚房這類潮濕區域,水氣會透過磚縫滲入空鼓的縫隙。這些積水不容易蒸發,久了容易滋生霉菌,不但影響衛生,還可能破壞底層的防水層。
3️⃣ 影響耐用性
因為空鼓的磁磚不夠穩固,使用壽命會縮短。長時間下來可能會出現鬆動或邊角翹起的情況,影響居家美觀,也讓日常清潔變得更困難。
空心磚檢測與可接受標準
屋主其實可以自己做簡單的「敲擊測試」,但要怎麼判斷嚴重程度呢?
- 檢測方法
可以用硬幣或螺絲起子柄等硬物,輕輕敲打磁磚的中心和四個角落。
透過聲音差異,就能判斷是否有空鼓位置。
需要注意的是,如果整面牆聽起來都有空洞感,也有可能是牆體本身使用了輕質隔間材料,未必真的是磁磚空鼓。 - 國際參考標準
雖然台灣目前沒有統一的法定標準,但國際上普遍認為輕微空鼓是可接受的。
👉 美國標準 (ANSI)
一般室內磁磚的空鼓面積不應超過總面積的 20%(也就是接觸面積要達到 80% 以上)。
像浴室這種潮濕區域,要求更嚴格,接觸面積需達 95% 以上。
👉 澳洲標準 (AS)
單塊磁磚的空鼓面積如果超過該磁磚總面積的 20%,就會被視為有長期風險。
空心磚的修補方法
如果發現有空心磚,可以依照位置和嚴重程度,選擇以下兩種修補方式:
1️⃣ 灌漿修補
這種方法適用於空鼓位置在磁磚邊緣、而且情況還不嚴重時。
師傅會小心把磁磚縫隙的填縫劑刮開,再用壓力將特製的水泥漿或環氧樹脂漿灌進空隙,把縫隙填滿。
它的好處是不用拆磁磚,對磁磚表面的破壞最小。
2️⃣ 拆除重鋪
如果空鼓出現在磁磚中央、範圍太大,或已經出現拱起,那就需要把有問題的磁磚拆掉,清理好基底之後重新鋪貼。
這是最徹底、也最能根治的做法。
因此,建議在買磁磚時,就要多準備一些備品,以便日後維修更換。
延伸閱讀:磁磚隆起怎麼辦? 專家教你2招秒補空心磚 – 夯裝修 TWdecoman
原文連結: 【新居驗樓必讀】空心磚的大小事:從成因、檢測到修補一次搞懂
💡 找課程
DIY居家修繕班👉五小時學會八大領域居家維修技能,終身保固自己的家!
兒童DIY修繕創作營👉做中學最有趣!生活維修技能從小養成~
樂土灰泥修繕裝飾課👉壁癌、漏水、裂縫教學,運用樂土環保材修復家園
冷氣修繕清潔實作課👉空調清潔保養完整教學,包含空調完整拆卸清洗、故障排除與日常保養
💡 找裝修
裝修媒合服務:一對一專業裝修顧問諮詢,為你配對合適的裝修公司,擬定經濟實惠的裝修方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