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應燈能省去摸黑找電燈開關的時間,減少夜間行走和摸索過程的危險性,且安裝快速便利。但有時安裝了感應燈,卻發現好像不太靈敏沒反應?有時又出現一直亮的狀況?為什麼會這樣呢?帶大家瞭解五個關於感應燈的實用知識,包括感應燈的種類、遇到問題時如何解決,一起來學習居家照明知識吧!
感應燈知識(一)感應燈有哪些種類?
感應燈主要有三種種類:紅外線感應燈、微波感應燈、光感應燈
- 紅外線感應燈:紅外線感應燈會在人接近時自動亮起。這種燈裡頭的紅外線感應器是利用人體溫度進行感應,是市售感應燈較常使用的感應器種類之一。在紅外線感應器安裝時,不建議隱藏在天花板與櫥櫃裡,以免感應不到人體體溫,導致燈具無法正常運作。
- 微波感應燈:微波感應燈採取都卜勒效應(如:物體靠近時頻率變高,越能感覺到物體正在接近)的概念來設計,它能夠偵測移動中的物體和人體,當物體進到感應範圍的時候,燈就會自動亮起,離開範圍後則會熄滅,大部分的微波感應器還可以設定感應距離及燈光亮起的時長。
- 光感應燈:光感應器會感應光線的強弱變化,並根據感應結果來產生反應。一般會應用在路燈或是室內環境裡,例如,黃昏時路燈自動點亮,或是室內環境光變暗時燈具會自己亮起來。光感應燈透過偵測自然環境光線的變化來決定是否發光。
感應燈知識(二)一般傳統燈具也可以改成感應的燈嗎?
如果購買的燈具沒有感應功能,可以額外加裝感應器,只要分別將天花板的火線和燈具的電源線插入感應燈的L極,將中性線及白色的中性線連接到感應器的N極後,即可接上燈具,讓傳統燈具也能擁有感應開關功能。
感應燈知識(三)為什麼有時候會沒反應?
紅外線感應燈主要是偵測溫度和熱能,因此比較容易受氣候影響,比如周遭環境較熱時,人經過可能就會感測不到,或是感測燈周圍有其他具紅外線功能的設備都可能會受到干擾,例如紅外線遙控器或具有FACE ID功能的手機等,都建議避免擺放在感應範圍區域。
感應燈知識(四)感應燈太靈敏一直亮怎麼辦?
因為微波感應燈具有穿透性,能穿透薄木板牆或玻璃,鋼筋水泥磚牆則不會有穿透的問題,因此在這些環境中,可能會過於靈敏。建議可以先檢查環境中是否有人在感應範圍內走動,接著,觀察感應燈的感應距離與離牆距離,並確保物體距離燈體至少5公尺以上,並檢查感應範圍中是不是有會干擾感應的金屬製品。盡可能讓感應燈周圍保持淨空,並移開金屬製品,以免影響感測器偵測。
感應燈知識(五)那些地方適合裝感應燈?距離與時間如何拿捏?
- 【居家空間】最適合安裝感應燈的區域無非是玄關處、走道及樓梯空間。大多都會固定在天花板、牆壁。由於居家空間不太需要考量感應燈體是否需要有防水設計,或是抗腐蝕的外部材料,因此選擇市面上較常見的基本感應燈(如紅外線或微波感應燈)款式即可。在居家空間中,感應距離會建議設置在約5公尺左右,至於亮燈時間,可設定範圍大多都落在10秒至12分鐘之間,會建議依照實際使用需求進行測試和調整。
- 【戶外空間】安裝在戶外空間的感應燈,首要留意的是燈體的外部材質。確保是不是有防水、良好的散熱功能或是堅固的外殼(如:壓鑄鋁材質)。以舞光微波感應泛光燈款式為例,亮燈時間可設定10秒到12分鐘,安裝高度則建議2到4公尺,燈具感應範圍可調整距離為5到15公尺。
▲延伸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