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居家照明】檯燈選錯眼睛超傷!一篇看懂護眼檯燈怎麼挑

你常覺得看書或辦公越看越累、眼睛乾澀嗎?小心,是檯燈選錯在害你!傳統檯燈光線過強、照射角度不佳,容易讓眼睛長時間處於緊繃狀態,導致疲勞與不適。這時候,一盞真正「護眼」的檯燈就非常重要!它能模擬自然光、提供柔和均勻的照明,大幅減少眼睛壓力,不論是讀書、寫作業還是辦公都更舒適。市面護眼檯燈百百款,該怎麼選才不踩雷?這篇一次教你挑對護眼檯燈,打造更健康又高效的視覺環境!

選購護眼檯燈時,除了亮度、色溫等基本要素外,還有許多細節需要注意,才能真正達到護眼的效果。以下就讓我們深入探討選購護眼檯燈的五大關鍵要素:

檯燈選購關鍵一:具備AA級均勻光線

為了提升讀寫照明的舒適度並減少眼睛疲勞,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制定了 CNS 16048「讀寫作業檯燈」國家標準,將足夠的照度、均勻度、無閃爍,以及無藍光危害等要求納入規範,全面提升讀寫作業的照明品質。目前國內的檯燈照度標準分為A級和AA級,其中A級為基本標準,而AA級則是最高標準,等級越高代表檯燈對眼睛保護更優秀。

AA級檯燈在燈光照射範圍內(半徑50公分、三分之一扇型區域),照度可達到300 lux以上,而A級檯燈的照度僅達到150 lux以上。AA級檯燈不僅提供更足夠的光線,還要求照度均勻度需 ≦ 3,確保桌面光線分佈更加均勻,減少檯燈照射中心與周圍明暗差異,有效減緩眼睛負擔。

國家讀寫作業檯燈標準

檯燈選購關鍵二:全光譜、高演色性的光源

挑選護眼檯燈時,建議優先選擇具備全光譜 Ra95 高演色性的產品!全光譜光源模擬太陽光光譜所設計,彷彿室內出現太陽光,光線更加舒適自然。演色性(CRI)是評估光源還原物體真實色彩能力的關鍵指標,其中太陽光的演色性值為 Ra100。

當演色性值(Ra)超過 80 時,即可被視為高演色性光源,能夠準確呈現物體的色彩細節。全光譜 Ra95 光源因光譜與太陽光極為接近,不僅能模擬自然光的色彩效果,還能讓人眼看到的物體色彩更逼真、更自然。這樣的光線環境既能減少視覺疲勞,又能提升舒適度,是護眼檯燈的最佳選擇!

檯燈選購關鍵三:優異的光品質

許多近視者的問題源於長期在光線不足或刺眼的環境中閱讀,這會導致睫狀肌過度疲勞。根據CNS標準,檯燈的照度應該在500~1000Lux之間,以滿足閱讀的需求。優質的光品質能有效護眼,提供專業級照明環境,不僅具備更高的照度與均勻的光線分佈,還能避免藍光對眼睛的傷害,即使長時間用眼也能減輕疲勞,提升舒適度。

在選購檯燈時,最好選擇具備無藍光危害認證的產品,同時確認光源是否具備無頻閃和無疊影,尤其是無眩光的特性。眩光是由強烈光線直接照射眼睛所引起的不適感,可能導致視線模糊等問題。為此,優秀的檯燈設計應注重減少眩光影響,例如通過精心設計的燈罩結構,柔化光線直射,打造舒適的用眼體驗。

無頻閃是什麼?為什麼它是護眼的關鍵?

簡單來說就是光線穩定,沒有閃爍。這對眼睛的健康有著極大的益處!傳統燈具,尤其是較老式的螢光燈,常常會產生頻閃,這種頻閃雖然肉眼不易察覺,但長期下來會對眼睛造成負擔,引發眼睛疲勞、乾澀、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。許多 LED 燈泡在 100~120 Hz(市電頻率的兩倍)下會產生閃爍,即使僅有 10% 的閃爍幅度,長時間使用仍可能對視力造成不良影響。因此,選擇「無頻閃」設計的檯燈非常重要,不僅能有效減少眼睛疲勞,還能更好地保護視力健康!

檯燈選購關鍵四:靈活調整色溫及亮度

當色溫值(K)越高時,燈光偏白且呈冷色調;相反地,數值越低則色調越暖。目前,許多品牌已推出可靈活調整色溫和亮度的檯燈,使用者可以根據當下的日夜環境及作業需求進行自由調整,在各種情境下獲得最佳的視覺體驗。以下是三種常見色溫的實際運用:

• 6000K 白光:提供清晰明亮的光線,有助於提振精神,保持專注度,是進行深度思考、工作或使用電腦的理想選擇。

• 4000K 自然光:介於黃光與白光之間,模擬自然光的舒適柔和的效果,長時間使用不易造成眼睛負擔,例如閱讀、繪畫或學習。

• 3000K 黃光:色調溫暖柔和,適合放鬆心情的時刻,像是閱讀輕鬆的書籍或享受睡前的休憩時光,有助於營造舒適的氛圍,較不影響褪黑激素分泌,能幫助入眠。

檯燈選購關鍵五:檯燈結構

寬大的燈罩設計能均勻地照亮整個桌面,避免出現光線不均或照明死角。若桌面面積較大,建議選擇燈管較長的檯燈款式,以提供更廣泛的照明範圍,避免雙眼接收到不同光源強度。此外,如果你需要經常調整光源位置,建議選擇具備可調式關節的檯燈,至少要配備三軸結構的設計,能靈活調整燈罩及燈臂角度,提供更大的調節範圍,方便依桌面大小和使用需求調整至最佳照射角度。

文章來源 : 【檯燈選購指南】照明專家教你挑對檯燈,打造專業護眼環境!

延伸閱讀 : 【居家照明】間接照明好不好? 適用情境、燈具種類與保養

與朋友分享

相關內容